推動人身保險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
時間:2025年04月03日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關注次數:0【字體:大 中 小】
近日陸續披露的上市險企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人身險公司將資產負債管理理念貫穿經營管理各環節,強化降本增效,實現了價值、效益全面提升,凈利潤整體大幅增長。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了解到,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充分發揮“四新”工程引領作用,以《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發布為契機,持續推動人身保險業降本增效和轉型升級,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1月10日,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正式落地: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會議,并發布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隨后,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工銀安盛人壽等保險機構相繼發布各自在售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
這是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引導行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從根本上化解“三差”風險的改革舉措之一。
首次建立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
2024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引導行業適應市場形勢變化,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切實提高負債質量。
“預定利率是人身保險費率厘定的重要因素,在近年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下調預定利率對于防范利差損風險具有積極意義。”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鄭偉表示,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銀行利率持續下行以及鄰國日本多家壽險公司因利差損而接連破產,利差損風險成為當時業內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20多年過去,在當前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人身保險業資產負債匹配問題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時引導調整預定利率,將可能帶來較大的利差損風險隱患。
鄭偉進一步表示,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是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有利于貫通市場利率向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的有效傳導,建立科學合理的負債成本調節機制,提升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記者從多家人身保險公司了解到,國際成熟的保險公司在應對利差損時,資產端通常會采用優化資產配置結構、適度信用下沉、加大權益類資產與另類資產配置等措施。但受我國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上述措施要么不適用,要么不好用,難以短期見效。因此,必須在負債端多想辦法,多出實招。例如,大力發展“保障+保底+浮動”的分紅險、萬能險等浮動收益型產品并將其作為戰略轉型方向,努力壓降各項經營管理成本,已成為行業共識。有的公司2025年只考核分紅險業務發展,不考核傳統增額終身壽險。有的公司在壓降成本的同時,著力縮短負債久期,收窄資產負債久期缺口,應對利率下行風險。
強化投資收益率對結算利率的約束
《若干意見》提出,健全利率傳導和負債成本調節機制。
今年初,人身保險公司公布了萬能險產品2024年12月份的結算利率。整體來看,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bp,近半數公司的產品結算利率降至3%以下。這與市場利率走勢、金融產品收益變化、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等是吻合的。
記者了解到,2024年,人身保險監管司加強監管調控,下發風險提示函,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依據產品監管規則,加快資產端收益率向負債端資金成本的傳導,按照結算利率與投資收益水平相匹配的原則,合理確定浮動收益型產品的結算利率。
某人身保險公司總精算師對記者表示,分紅險的特征是在保險保障的基礎上,客戶可以與保險公司分享投資收益,分紅水平適當波動是正常現象。近年來,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市場利率下行趨勢明顯,分紅險分紅水平短期內有一定下降,符合市場預期。
業內普遍認為,適度調降萬能險結算利率和分紅險分紅水平,是保險公司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提升資產和負債兩端的匹配度,在降低負債成本的同時,緩解投資端的壓力,維持公司長期可持續經營水平。
深化“報行合一”,從嚴監管市場行為
金融監管總局自組建以來,要求保險公司嚴格落實“報行合一”。2024年,金融監管總局發文,要求保險公司嚴格執行經備案的費用水平,督促公司算賬經營,增強精算的約束力;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數量限制,推動保險公司與銀行深度合作。人身保險監管司指導各地金融監管局穩妥有序推進分支機構減量提質,優化區域和市場布局,引導各公司切實采取措施,降低經營管理成本。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末,人身保險公司各級分支機構較上年同期減少1670余家,同比下降3.8%;職場租賃費、招待費、會議費、差旅費等經營管理費用也出現不同程度縮減。
記者注意到,在推行“報行合一”初期,有的公司認為產品銷售和經營管理難度較大,有的公司持觀望態度。但是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條線上下聯動,各項數據監測和檢查等配套措施積極跟進,全行業降本增效成果顯現。有的公司整體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同比下降超50%,部分公司長期存在的費差損問題得以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國10年國債收益率由2.56%下降至1.68%,全年共下降88bp,給人身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各公司持續強化資產負債管理,積極優化負債結構,管理利率風險,同時發揮耐心資本作用,參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努力提升盈利水平。
記者從人身保險監管司獲悉,在系列舉措共同作用下,人身保險業各項成本顯著下降,2024年累計減少支出2600億元,經營壓力明顯緩解,為行業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人身保險監管司將貫徹落實金融監管總局黨委要求,以“四新”工程為引領,爭先創優、擔當作為,細化逆周期監管政策,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標簽:生命資訊